泰州问政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泰州问政 首页 文化 文物春秋 查看内容

古泰州区域特色勘说

2017-7-17 11:13| 发布者: zw123| 查看: 23288

摘要: ——吴楚夹击,以吴为主的文化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,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。从历史维度看,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积淀;从地域维度看,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而构成的产物。泰州有着特殊的区位环 ...

——吴楚夹击,以吴为主的文化区

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,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。从历史维度看,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积淀;从地域维度看,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而构成的产物。泰州有着特殊的区位环境——处于吴楚文化的交汇点;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和积淀过程——多次接纳外地人口的迁移;事实上,泰州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,泰州文化是一种超泰州地域、融汇多种地域文化的复合性文化,它促使泰州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在累积、在丰富、在提升,进而成为一个具有独自特色的历史文化区域。

泰州是吴、楚、越和中原文化交融的地区,由于吴越同族,所以,人们习惯称泰州为吴头楚尾之地。从属地关系来看,历史上的泰州是时属吴,时属楚的。据史料记载,泰州西周时,海阳地属邗国。春秋时,仍属邗;周敬王三十四年(公元前486年),邗为吴所灭,遂属吴。战国时期,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越并吴,海阳地属越;周显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楚又灭越,地属楚。《战国策》记曰:“苏秦说楚威王,楚地东有夏州海阳。”如泰州的兴化,战国时为楚国属地,相传为楚将昭阳的食邑,他是楚王族昭、屈、景三姓的后裔,曾与魏战于襄阳,以下八城有功,受封于海滨之地(即兴化一带),死后葬于城西阳山。所以兴化又名“楚水”、“昭阳”,而三国时期兴化又分属吴、魏。

吴越文化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,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,以现紧靠太湖的苏、锡、常地区为中心地带。吴文化起始于吴泰伯。吴泰伯是殷商时周太王长子,他与其弟仲雍、季历,俱有贤名,其中季历最贤,太王病危时,欲传位季历,为实现父亲愿望,两兄弟皆辞位不就,于是泰伯与弟仲雍奔走荆蛮(今无锡),以让季历。来到荆蛮后,泰伯倡教化、奖农耕,传播北方先进的文化技术,使当时生产较为落后的蛮荒之地很快富裕强盛起来。于是筑城梅里(今无锡梅村镇),自号勾吴。后来吴的疆域不断扩展,形成以太湖流域为核心,包含西至南京,北至淮阴以南地区,东合上海,南括浙西地区。若以吴语来说,则南可至浙江温州、永嘉之地,东至上海,北含扬州、泰州、南通一百里宽的狭长带,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。

泰州深受吴文化的影响。如,汉代吴地郡学林立,诵读之声不绝于途。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,分科学校应运而生。至宋朝,府学县学,里、村的社学、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,遍布各地,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吴地为盛。明代,苏州地区有社学七八百所,清代更见发展,凡少年子弟均可入学就读。吴人好读书,已成为传统风气。正由于这种深广的教育基础,故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进士、状元人数遥居全国之冠。吴中古典园林曲径通幽,小巧玲珑,变化有致,在构思、布局、造型上深蕴诗情画意,艺术与自然之美和谐地统一。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、习性都讲究艺术化、典雅化,这是吴人的一大特征。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“才智艺术型”地方文化,凝炼出了它的“秀慧、细腻、柔和、智巧、素雅”的社会文化特征。吴文化的这些特点对泰州的渗透是很深的。事实上泰州人的崇儒重教、泰州建筑的精致典雅、泰州人的聪颖巧智都与吴文化不无关系。

当然,泰州也受楚文化的影响。楚文化来自于楚族,楚族源于中原。从地理位置而言,楚的先民长期与华夏先民居住、交往,楚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,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。典型的楚文化有两类,一是荆楚文化,一是楚汉文化,荆楚文化主要在上江,而泰州在下江,所以通常泰州人所说的楚文化主要是指楚汉文化。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帝国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,泛指江苏徐州、淮阴、宿迁以及连云港、盐城直至长江北岸的部分地区。所以,在泰州文化的成色中,既有吴文化,又有楚文化。但由于泰州与江南只是一江之隔,相互接触与交流甚多,所以从总体上看,泰州受吴文化影响要比受楚文化影响大得多。

当然,由于泰州南北跨度较大,加之历史上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不一,所以受吴楚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。如就泰州南部的靖江、北部的兴化的语言变化而言,泰州各地接受吴楚文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:靖江位于江北,虽受淮左文化的影响,但靖江受吴文化影响更为明显。无论是社会组织、风俗习惯、人民心理和民间语言,靖江江南化很明显的地方很多。根究原因:在历史上,靖江地区东吴人、江北人杂邑,并不断融合。但从今天吴文化呈主流的现象来看,东吴人应占有大多数。同时,靖江土肥水美、气候温润,这样的自然条件正是孕育吴文化的重要自然载体。所以,吴文化在靖江的流行也是很自然的事。从地理上来看,靖江远离江北腹地,却紧沿江南经济文化中心圈,和常州、无锡、江阴等城市有很短的时空距离。所以,一直以来,靖江对之于江南是人相亲、地想近、习相缘,特别是和江阴、张家港两市,更有更近一步的传统亲密关系。在泰州,只有靖江话属于吴语的一个分支。靖江话处在吴语和江淮方言的交界处。吴语是基础,但由于江淮方言的长期影响,因而形成了“南中有北”的特点。有人说,靖江话是“苏北词汇加上江南腔调”,不能说没有道理。兴化话属于北方方言、江淮次方言、泰通片。当然,在泰通片(一说泰如片)中,兴化话表现得较为特殊些。因为扬州、泰州、盐城都对兴化有辐射。兴化话应该是明代前期定型,后来不断地受官话侵蚀,但是进展缓慢。主要原因是地理上的封闭性。兴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,兴化话也可以追溯到战国楚方言。兴化话以古代楚方言为底层,以吴方言为强势外来方言,以明代以来北方话为浸渍式影响,而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引导。与靖江话比更具有“杂交”性。

请理性评论、文明发言,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。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。

泰州网  

版权所有 泰州网络宣传中心

回顶部